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赏析导航】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奉调回东都洛阳。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今,已经二十余年过去了。途经金陵(南京),刘禹锡有感而发,写了一组咏怀诗,《乌衣巷》即是其中一首。
《乌衣巷》[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拼音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乌衣巷》这首诗虽只短短的四句,却是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在南北朝时期,建康乌衣巷是当时都市中最为繁华尊贵之处,朱雀桥玉阶之畔居住着最为显赫的王、谢两大门阀士族,把持朝政三百余年,南朝宋、齐、梁、陈,天子易姓四朝,但王、谢两族尊显的地位长盛不衰,可以想见当时他们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新燕乳啼,是多么的祥和和兴盛,而今虽然依旧是朱雀桥和乌衣巷,飞燕栖息地却已是平凡的百姓人家。
今天本来是要说一说“乌衣巷”的来历的,看清楚了,不是“鸟”,是乌,虽然乌鸦是鸟。可是,如果要把乌衣巷的事情扯清楚了,就顺带能牵连出来风骚这个高逼格的词的来历,索性亏本大甩卖,买一送一,两个放在一起写了。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坐落在秦淮河的南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古巷之一,穿过朱雀桥就可抵达。唐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步建立,门阀士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士族门阀制度,却影响了中国社会数百年之久,它所留下的痕迹,甚至今天仍然镌刻在国人的社会生活里。
夫子庙的历史非常悠久,且在六朝时期的夫子庙就已经相当的繁华,尤其是乌衣巷、桃叶渡、朱雀街等地,皆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世家大族的聚居之地,因此有着“六朝金粉地”的美称,时至今日,这里依然非常的热闹繁华,建筑古色古香,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