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和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四家单位共同主办的“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将于9月27日下午在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
退伍老兵李欣洋,业余时喜欢约上好友,一起潜水。这天是自己多少次下水,他已不记得了,但之后发生在眼前的一幕,让他至今难忘。水下,李欣洋如往常一般,身着潜水服,头戴探照灯,用力后蹬,脚蹼滑动向前。突然,不远处的景象恍惚,定睛一看,竟有一排排人影若隐若现。
文物:青花花卉山水图将军罐馆藏地点:国家博物馆出水地点:福建平潭这件高61厘米的青花花卉山水图将军罐,是“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展览中最大的单件瓷器。它于2005年在福建东海海域的平潭碗礁,随17000多件瓷器一起被水下考古队抢救性发掘出来,从而揭开了一段尘封数百年的历史。
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此次考古,也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碧波之下的两艘古代沉船,述说着怎样的传奇?进行水下考古需要哪些黑科技加持?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1日报道,一台中国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成功完成海试,距离投入海底采矿作业又近了一步。报道称,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由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本次行动连续成功完成5次下潜。 在最深的一次下潜中,采矿车到达4102.8米的深度,创下全国纪录。
文物:青花花卉山水图将军罐馆藏地点:国家博物馆出水地点:福建平潭这件高61厘米的青花花卉山水图将军罐,是“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展览中最大的单件瓷器。它于2005年在福建东海海域的平潭碗礁,随17000多件瓷器一起被水下考古队抢救性发掘出来,从而揭开了一段尘封数百年的历史。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中国水下考古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唤醒沉睡海底的历史瑰宝邓启江进行水下记录。曾 瑾摄宋建忠查看载人潜水器机械手。李 滨摄梁国庆(右)在整理出水文物。周莹水摄图为“探索二号”科考船。国家文物局供图阳光透过波光粼粼的海面,洒下斑驳的光影。
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和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四家单位共同主办的“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将于9月27日下午在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
在深蓝的怀抱中,历史的长河静静流淌,那些沉没于波涛之下的秘密,如今被温柔地唤醒。一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对话,正在海岛上悄然展开——中国水下考古·平潭展示体验馆正带领每一位访客,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水下探险之旅。
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南海博物馆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介绍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的深海考古调查进展情况。在深海沉睡500余年后,两个遗址先后有900余件文物被提取出水,惊艳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