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高金荣老师,是在一个秋日的上午。记者如约叩响高老师家门,缕缕花香扑鼻而来,一位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人闻声招呼:“你们来了,快请进。”步入房间,阳台上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绿植映入眼帘。而在电视左侧,恰到好处地放置着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将整个房间装扮得清新脱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花开敦煌·舞动千年”专场活动近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呈现著名艺术家、“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和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人高金荣两位90岁高龄老艺术家的艺术合璧。常沙娜(中)与高金荣(右)。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今年4月至10月,“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共展出近400件展品,通过展示常沙娜的敦煌临摹、花卉写生、建筑装饰等作品,讲述她将敦煌文化应用于国家形象塑造、传统文化传承的八十载从艺人生。
高金荣,中国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创建人,原甘肃省舞蹈家协会主席,于今年9月荣获“最美教师”称号。从事舞蹈事业72年,她将大半生投身于敦煌舞蹈中,让“敦煌舞”走下壁画飞向世界,创作出了属于我们民族的文艺作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奋进之路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日前向全社会发布2024年“最美教师”,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和强烈责任担当。
中新网兰州3月21日电 (王牧雨 崔琳)提起敦煌舞,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反弹琵琶”“天女散花”等经典的飞天舞姿,敦煌女子舞的“三道弯”和“S”曲线的舞蹈特征深入人心。直至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展演,敦煌壁画伎乐天形象首次以男子舞蹈形式进入观众的视野。
王青云气韵生动、明目传神、纤指灵动……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健康敦煌舞编创者、《健康敦煌舞教程》作者金淑梅伴着悠扬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以轻盈灵动的舞姿,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日前,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健康敦煌舞教程》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敦煌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优雅、端庄、磅礴、神秘……一呼一吸之间,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这是敦煌舞的魅力。这些曾仅仅停留于昏暗洞窟中的艺术宝藏,因为高金荣的赤诚热爱,在世人面前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圣保罗8月20日电 题:古代丝路“胡风汉韵”走进巴西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作为巴西中国文化季的活动之一,来自甘肃的西北民族大学代表团连日来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和圣保罗州的多个城市,为中巴观众展现古代丝路的“胡风汉韵”和“多彩中华”。
近日,在敦煌市举行的健康敦煌舞研讨会上,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金淑梅伴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轻盈灵动的舞姿,赢得观众阵阵掌声。金淑梅表演的健康敦煌舞,由她自编自创,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由30多种壁画舞姿融合创编而成。“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敦煌舞的精华传播给大众。
龙年央视春晚,以瓷器为题材的舞剧《唯我青白》选段《瓷影》亮相,令人惊艳。近年来,舞蹈作品如《唐宫夜宴》《龙门石窟》《千手观音》,舞剧如《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等,频频“出圈”,其背后贯穿着一条共同的创演思路,即文物“活化”。
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94岁“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先生90岁的敦煌舞创始人高金荣先生倾尽毕生努力继承和发扬“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的愿望在敦煌文化的守护和发扬之路上不断前行近日两位九旬老人联手推出“花开敦煌·舞动千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丝路千年梦 舞自敦煌来在传承与创新中 让甘肃故事传得更广更远四十四年前,舞剧《丝路花雨》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它在1979年的春天横空出世,震惊中国文化界,也震撼了世界艺术的舞台,成为那个时代最闪亮的文化符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