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培山从河南省新郑市区出发,向西行五公里有一个村庄叫杜家村。村北有一座历史久远的墓冢,当地人称“蜈蚣冢”。据《新郑县志》记载,“蜈蚣冢”的主人就是春秋时郑国的第二位国君郑武公。当地人为什么把郑武公的墓冢称做“蜈蚣冢”呢?
在现在的临沂市罗庄区,有个村子叫“蜈蚣三忌”,初次见到的人,肯定会很奇怪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发人警醒的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比喻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无独有偶,“蜈蚣三忌”村名就是用类似的寓言故事作为村庄名称的。
龙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中国人自称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天生神物”,后世帝王也以“真龙天子”自居。道承齐鲁、襟连海岱的潍坊,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胜地,是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不一会儿,他遇到了一位背着一捆柴火的老樵夫,于是以这件事问起了老樵夫,老樵夫神色凝重地告诉他:“我们这山谷有,一个传说:有一条通体鲜艳、头上长着红色鸡冠样的大神蛇,它会模仿人的声音叫人的名字,如果那人答应了,那么当天晚上的半夜三更,蛇就会去把那个人给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