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陵前,高桥通泰向欢送他的群众致谢西安晚报本文摘自:《西安晚报》2005年3月29日第12版,作者:金石 黄瞡 廖亚平,原题:我是刘邦的后裔―――访日本友人高桥通泰不姓“刘”,又为何成为刘氏宗亲大会上的贵宾?通过翻译王芬,记者询问76岁高龄的高桥通泰。出乎意料的是,他自豪地说:
迁居日本的汉献帝后裔220年10月,汉献帝刘协被废黜之后,居于山阳邑,称为“山阳公”。第四代山阳公刘秋死于五胡之乱。至此,山阳公国历经四任山阳公,存在了89年,终于灭亡。山阳公刘协有一个玄孙刘阿知,是第四代刘秋的兄弟辈,见当时乱象已生,决定率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的汉人源源不断地将文化传输到日本,其中汉朝皇室后裔,更是人才济济,甚至在日本政治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日本的丹波氏,受命掌管日本医药机构长达千年之久,撰写了日本宫廷医药典籍——《医心方》,在日本医药界广受赞誉,享有极高的地位,一直为后人所景仰。
《终南别业》有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然说如今的中国和日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国家,但是,在对世界古代历史的发展进行了解之后也会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前,日本方面也曾依附于中国生存,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日本人的祖先也是中国人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