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刘彩兰南方因多雨,植被茂密,故可做包粽子的叶子就多了去。如箬竹叶,芭蕉叶,槲叶,柊叶等。北方多干燥少雨,可做粽叶的植被不多,芦苇叶是最为普遍的粽叶。一个粽子的生成,粽叶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糯米、粽绳和红枣。
端午至粽飘香。粽子是怎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呢?一则粽子历史“拍了拍”你,邀你一同了解粽子的“前世今生”。粽子初名“筒粽”,用竹筒装黏米,以草木灰汁煮熟,色、香、味别具特色,且能清热降火,调理胃肠,是一种时令食品。
千百年来,端午食粽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70岁的李天华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告诉记者,端午节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个大节,因为它赶在麦收前,过了端午节就要开镰割麦子了,形式不能马虎。
今日故事20年前的味道,被我找到了!端午节,又闻粽叶香。在武汉,粽子汇集了五湖四海的口味,既有油而不腻的咸粽子,也有香甜软糯的甜粽子。市面上,红枣的、排骨的、豆沙的、蛋黄的……一个个粽子小巧玲珑、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一跨进农历五月,空气里就弥漫着一种特别的香味,那是粽香热腾腾地在大街小巷飘荡。记忆中,摊上买回的大多是素粽,老家重庆万州,这样的素粽可以蘸着白糖吃,也可以裹上一层辣椒粉吃,虽说味道还不错,但比起婆婆亲手包的粽子,实在相差甚远。
每当端午节外婆便会变身超级厨娘,准备着包粽子的食材,满满当当的馅料放在桌子上,接着便是她表演的时间,只见她一手拿起粽子叶,一手放各种馅料,手脚极其麻利的一包一裹,转眼间一个个粽子便应运而生,几小时后一锅锅冒着热气的粽子便端上了饭桌,一家人开心地品尝着外婆的粽子,外婆笑得很美,笑容里写满了幸福。
几十年前的仲夏,我还在村办的小学读书。那一天,老师讲到了端午节,讲到了屈原,最后讲到了粽子。我的肚子很赶时节地叫唤了起来。其实,我并没有吃过粽子,也没有见过粽子,甚至那个时侯我们村子里大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