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顺1、行书是为了方便书写而调整笔顺,并非一定需要按正确的笔画来写,书写时的笔顺规律很多。2、从上到下移动书写,如“羊”字。3、从中间到两边书写,如“水”字。4、从两边到中间书写,如“坐”字。5、从外到内书写,如“同”字。6、所有走字底的字从内到外书写。
因此,最后一笔的收笔处出现回锋的勾挑,如“再”、“至”、“北”字的最后一笔横画的末尾。折锋收笔如果在一个字中,则是为了开启下一笔;若在一行字中,则是上一个字为了开启下一个字。因此,如果上笔是折锋收笔者,则下一笔往往是搭锋承笔,来承接上一笔的笔势。这样一折一承,形成一种很自然的笔势
文/一者行书较为实用的书体,书写轻松。行书点画之间,顾盼呼应,使转纵横,圆融秀润;结字阴阳向背,纵横开合云卷云舒;使转牵丝映带遒美,笔画结体在楷书的有形、草书的无形之间。因此行书必以楷法为形质,下笔点画有源;以草书为性情,使转有法,写起来自然生发无穷。
说起练习行书,很多人表示在有了一定基础的前提下,首选当是《行书千字文》。《千字文》原本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才子周兴嗣所编纂的千字韵文。梁武帝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便命人从王羲之的书法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字,以便于日后的书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