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因为青岛的诞生引起的连锁反应才有了“戊成变法”。1896年12月,德国驻华公使提出要租借胶州湾,被清廷拒绝,就在威廉二世思考如何逼清廷就范时,山东曹州流氓团伙大刀会杀死两名德国传教士,威廉二世欣喜若狂,说:“中国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好理由,我决定立刻动手。”
现在地图上的青、黄、红三个“岛”明代之前,今天的青岛一带还未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大陆型国家,讲究的是在大陆上开疆拓土,这是每个有远大志向的皇帝必做之事,因此对海洋特别是沿海的地带就算不上那么重视。秦汉时繁华地区还仅限于中原,隋唐时期也差不太多最多范围有所扩大,哪怕就
提到云南,你会想到什么,蓝天白云还有那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你也许不知道,现在的青岛人,很大一部分祖籍都在云南,尤其是青岛李沧城阳胶州即墨,这里大部分居民祖上都是从云南迁来的,而且直到今天这些村庄地名的来历都与那段历史有关。
很久以前,有个小渔村,叫姜家庄。姜家庄里有对小两口,男的叫渔哥;媳妇弹得一手好琴,人们叫她琴妹,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虽然清苦些,但很甜蜜。这一年,新年刚过,渔哥看着天气好、风道顺,就约合村上的打渔人,一起拔锚出了海。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渔哥他们刚撒下渔网,忽然变了天。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从小就从奶奶口中了解着黑白照片上的青岛,从德国大炮到日本尖刀,每一个故事都像神话一样,浮跳在我年幼且天真的眼睛里,而那时候的我也仅是以听睡前故事一样,把玩着那些略带夸张色彩的故事。至今我才明白,原来故事里的那些事就是印在青岛这片土地上的历史。
文|刘宜庆《道德经》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地名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生活的标识、交通的导引,更是地理、历史和人文的三维空间,一个小小的地名蕴含辽阔无垠的文化空间。青岛的特色是东方大陆的出海口、重要的港口城市,那么,崂山、浮山所、太平山、唐岛这些地名是怎么来的?
全文约1700字,配地图11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青岛市行政区划范围。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青岛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且分别为胶东郡和琅邪郡郡治。即墨区,秦置,即今即墨市行政建制的起源。
浔阳江头,歌吹扬州,长安丝路,兰陵美酒,十里洋场,万里帆樯……喧然名都会,众星竞争光。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曾写下这样的语句:“每到一个新城市,旅行者就会发现一段自己未曾经历的过去。”这几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每座城市的名称背后,都交织着悠久的历史与绚烂的印记。
青岛,别称岛城、琴岛、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青岛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春秋齐国春秋时期,青岛属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战国齐国战国初年,姜氏齐国被田氏代替,并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战国时,青岛属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