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歌又称白话鱼歌,在中山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是水上居民的一种歌谣,咸水歌,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以及民众镇一带的民歌,是劳作的人们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
中山“南大门”坦洲镇,地处咸淡水交界,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以其独有的好客之姿,展现了鱼米之乡的和谐与丰饶,田园风光、疍家文化、都市风情在这里串珠成链。2006年,中山咸水歌以坦洲咸水歌为代表入选国家级非遗。
南都讯记者萧倩苑 通讯员彭洪亮中山连续14日保持确诊病例零新增,但防疫依旧不松懈。最近,石岐区西厂小学教师叶惠珍在该区宣传办及天使录音室的帮助下,全新创作演绎出深具中山地方特色的咸水歌,为中山抗疫宣传“接地气”。
6月26日,以“凤城古韵,咸水歌谣”为主题的大良街道新滘社区第二届咸水歌墟活动在大良新滘木棉水闸公园举办。在当天的活动现场,除了新滘咸水歌传承人黄福彩、黄银彩和凤翔小学一众小学生表演者外,主办方还邀请了顺德伦教、中山坦洲等地的咸水歌队前来参加演出。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钟柳梅)“小坐豆棚瓜架底,月明听唱木鱼歌。渔歌蜒唱行相答,两浆临风当板敲。拜月珠江得月多,沿河处处起笙歌。”这是清光绪年间描述传唱咸水歌的情景,收录在马溪吟香阁主人辑录的《羊城竹枝词》中,距今已有一百多年。6月26日,这样的情景就出现在大良。
2月20日上午,新学期伊始,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同福中一小”)举行了“星星火炬伴成长,追光逐梦向未来”主题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同福中一小党委书记陈卫红为一、二年级的同学们分别提出希望——希望一年级的小朋友能够养好习惯,二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不怕困难。
为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工程”及响应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考察并弘扬当地文化,以“调研深耕乡土情,弘扬绽放乡村美”为主题,深入调研并弘扬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
羊城晚报讯 2015年中山市民歌民谣大赛决赛日前在坦洲镇新桥河岸举行。据介绍,本次大赛分少年组和成人组,4 片区共有80个节目报名,包括中山咸水歌、东乡民歌、白口莲山歌、隆都民谣等,其中中山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占绝大多数。
坦洲镇领导现场督办打假工作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荷 何叶舟 通讯员 坦洲宣中山市坦洲镇最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中又多了内容,为宣传打假而创的咸水歌“反欺诈打伪劣,促发展创幸福”广为传唱,鼓励全民参与打假。
沙田民田 乡村秀美。水天相接处徐徐摇来一叶轻舟,摇橹人一边悠然地摇着桨,一边唱着古老悠长的咸水歌调。这恬静美好的画面是坦洲镇的底色,10多年前,中山咸水歌成功申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中山文化的名片。
传统音乐类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如下189个。Ⅱ-1:左权开花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