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开始,“始”字可谓无处不在,可谓无时不在,可谓无往而不在。最重要的“始”,有人也进行了总结:“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敎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
司马氏晋朝:司马懿作为魏明帝曹叡时代, 西拒诸葛,东并辽东,南退孙吴,诸多军事行动的实际执行人,凭赫赫军功挣下偌大声望,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实际掌控了曹魏政权,开创幕府,但终其一生,名爵上只是个舞阳侯,论权势也只不过与前汉之霍光相当。
始受封,庙号为太祖,如汉太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始受命,庙号为高祖,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然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赵匡胤已经受封后周殿前都检点。因此,严格来说,他只能算是始受命,即宋高祖,而非宋太祖。
庙号即皇帝死后入宗庙的谥号,据史学家分析,我国自商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庙号。等到武王姬发登基,便废除了庙号这一制度,对于过世的君主和大臣都用谥号来称呼,如周成王、晋文公等,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又废除了谥号制度,自称始皇帝,令世人称后世皇帝为一世,二世,三世,传之无穷。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关于清朝的历史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清朝前期的4位皇帝的庙号中有三个称祖一个称宗,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和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
汉朝和明朝,为何是封建王朝里得国最正的?其他王朝又该如何排名?2022年的时候,淮下书生已经就这个话题专门讲过两期。汉与明首先,得国正不正和治国好不好这是两个概念,你别混为一谈。得国对应的是亡国,治国对应的是乱国,得国和治国并不冲突!说白了,即便得国不正的,也有可能治国治得很好!
“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如今数谁大,劳动众弟兄。世道一变化,根本不相同。还是这所庙,换了主人翁。” 这就是北京文化宫当年开放时的题词。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天安门东侧,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天迎接数以万计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