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中、杨靖宇、赵尚志是气吞河山,百折不回的大英雄,是东北抗联的三巨头,是中国革命史是上三座丰碑。老覃又在前些日子写的《刘少奇在新四军工作时如此倚重陈毅,为何反对授予陈毅元帅军衔?》一文中特别提到,我军第一次评定军衔的工作,是一个非常浩大和繁重的工程。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18万日伪军,写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为惨烈的光辉一页。
注:节选自萨苏《东归,中国虎一九四五》,图片为自配。调整后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说明这些战场上的细节是如何来的,它们并非作者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当事人陶雨峰的回忆和周保中日记,所以生动详实而又可信,令人肃然起敬。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有一位高级将领,职务和地位都很高,但是名气却不算太大,也没有特别具体的战绩。上世纪30年代受组织委派,在东北从事武装抗日工作,领导东北抗联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与强悍的日军周旋,最终因寡不敌众,于40年代率残部撤入苏联境内,休养整补队伍并伺机反击。
1938年1月5日,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成立,周保中担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4月,为打破日伪军6万余人对佳木斯地区的“讨伐”,组织指挥第2路军主力从依兰地区向五常地区西征,亲率留守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的“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