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战争就有战争情绪 ,因为战争衍生出的情感在《诗经》战争诗中多有体现,比较普遍的有同生共死的战友之情、随军远征的思乡之情、身心疲惫的厌战之情、独守空房的思夫之情…《诗经》中的《无衣》被称为中国史上第一首军歌,这首诗歌有着千年不衰的豪迈和壮怀激烈。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古代特别注重祭祀活动,保存《诗经》大雅和颂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插图:荣池《二十四诗品》中有“高古”一品。正如诗品所言,“黄唐在独”,回到黄帝、唐尧的时代,亲近远古的人,会解除内心的某些羁绊。当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得愈成熟、愈充分,也意味着束缚愈多。正如幼年时我们许多轻灵的想象,便来自无知。知识有时也是罗网,让我们困于其中。
微微春寒,万物始复苏。转眼间,二月的风吹绿了一江春水,二月的雨浇开了一树嫩芽。河岸上,那一片的杨柳绿了,那一处的柳丝翠了。一树杨柳一园春,看不尽,二月天。看那城边柳袅袅,陌上桑青青,我想在这人间贩卖美好,许你春色满园!又是一年杨柳绿,请君:莫负韶华莫负己!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情诗,其实这是一首有关战争与悲欢离合的诗。一个久战的士兵出征时是春天,家人或爱人别如杨柳,依依不舍,而回来时,却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物是人非,没有人能知道他在战争中经历了什么,更没有人能知道他内心的哀痛。
古诗词中柳的意象有:1、以柳赠别。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2、以柳言愁。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