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同时,它也成为了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淋漓尽致地证明了他的美学观念和创作天赋。这部小说以抗日战争,以及20世纪3、4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民间生活为背景。
在一次文学讨论会上,一些老作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前,几十年的时间,都在打仗。大家沉默以对,谁也没有好的办法,莫言站起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弥补这一现象,作家的创作不是复制历史,那是历史学家的任务,作家写战争——人类历史进程中这一愚昧现象,他所要表现的是战争对人的灵魂扭曲或者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
我指出莫言大师的名著《红高粱》中土匪余占鳌把500发子弹塞进一头小山羊的屁股里从沦陷区带回来不合情理,大师的粉丝就不乐意了,说我不懂文学,不知道小说可以虚构,还问我为什么不质疑孙悟空会七十二大变会飞天遁地。
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着无边无际的红高粱,汪洋成一片血海,风一吹过,豪爽之气激荡人心。住在这里的一群人儿,也始终活得热烈,活得有气魄,他们敢于对任人摆布的命运说不,敢于无畏生命,闯荡,谋生,高举生存自由的旗帜。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莫言2019年曾在莎翁塑像前立下志愿,要用后半生完成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转型。2023年,剧作单行本《鳄鱼》的出版和上演,见证了莫言转型的重要节点。自此,莫言的文学创作开始更多地向戏剧倾斜,一个从“小说家”转型而来的“剧作家莫言”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看完了六十集电视剧《红高梁》,觉得莫言是当代伟大的的作家,《红高梁》是一部不朽的作品。戴九莲是本剧的中心人物,虽生在那个仍然愚昧黑暗 的年代,但她性格坚韧,勇敢无畏,加上聪明伶俐,所以她对旧礼教及恶势力,敢于斗争,和勇敢反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网络上围绕其作品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莫言一直以沉默应对,总之对莫言的小说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更众,赞扬者认为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中国传统文学表现手法和西方现代、后现代叙事艺术的结合是莫言的主要贡献;
在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我城》里,他也谈到了西西请吃饭的事:“她自己生活很艰苦,而她每次跟我们见面都要请我们吃饭,这个现在我想起来也感觉到很惭愧,我们当时以为香港人都比我们过得富,外国的人都比我们有钱,所以我们感觉到她请我们吃饭是理所当然的,后来我知道她的写作环境比我还差,她甚至要在卫生间里面、在厨房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