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
古诗词之所以美,极大程度是通过“对仗”形式呈现,特别是律诗,它对格律的要求更高。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重在对偶,妙在虚实”。律诗的对偶手法,经过唐人的雕琢,到了宋人笔下,将词对音律和格调的要求融汇于作诗之中,要求更高,读起来更为朗朗上口,更显美感。
桃花固然是自然界里的令人惊叹的桃花, 桃花还是美与浪漫的象征,是古今文人墨客轻吟浅唱的对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其浪漫的的盛宴;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何其真诚的祝福。陶渊明笔下的: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样的桃花岛黄药师都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