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为积极响应《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合肥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2022年《安徽画报》“红耀安徽”专栏,重点回顾合肥科技创新发展历程,擦亮合肥科技创新名片,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电子计算机按体积大小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这不仅是体积上的简单划分,更重要的是它在组成结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上的划分。微型计算机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到第四代的产物,微型机的诞生引起了电子计算机领域的场革命, 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特点:ENIAC 共使用了 18000 个电子管,1500 个继电器,10000 多只电容器和7000 多只电阻,50 万条线,总体积约 90 立方米,重达 30 吨,占地 170平方米,耗电量为 140 千瓦。
1976年底,全部国产化的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合肥诞生,电子部命名其为 DJS-050。1977年4月23日,DJS-050演示成功,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了国产微型计算机的名字,从而拉开了我国微型计算机事业发展的序幕。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将大肠杆菌改造成简单的计算机(艺术图)。图片来源:印度加尔各答萨哈核物理研究所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菌可协同识别质数、识别元音,甚至计算出披萨可以平分成的最大块数。科学家表示,像这样的微型生物计算机在尺寸和成本方面都可胜过传统计算机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