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有360多个穴位,其中有许多穴位具有养生保健作用,这些保健穴位中首推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又被称为“强壮要穴”,有强脾健胃、补中益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疏风祛湿、扶正祛邪、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
“冬至一阳生,养藏正当时”,作为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后白昼会逐日增长,太阳虽然回归但气温仍持续降低,即将进入最寒冷的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此时的养生重点在“养藏”。冬至之后,风寒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孙 飙走路,是人类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的技能,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本能。据有关统计显示,人一生平均要走72000公里,相当于每天大约步行2.5公里。看似简单的走路,实则对我们意义非凡。“行走是人类最好的补药。
立秋民间素有“秋冬进补”的习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后进补十分合适。俗语云:“一夏无病三分虚。”抗暑消耗人体的部分体力,且立秋后气温通常还较高,空气湿度也还很大,人感觉到的不是秋凉和秋燥,反而到处都是闷热、潮湿。
你有以下困扰吗?身上长包、脸上长痘、口舌生疮?气血不充足、气色不好?食欲不振、口苦难耐?不如抽空拍拍这些“长寿机关”快跟着一起来动一下~1.拍拍肘窝帮你排火毒肘窝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3条阴经循行所过之处,肘窝内还有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肘窝内侧有心经的少海穴。
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三伏天”已经来临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也就是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人体在三伏时期有助于寒湿邪气排出是祛湿健脾的好时机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大家一起学习三个穴位,三伏时节坚持按摩这三个穴位,能起到健脾、和胃、化湿、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