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妮看着墨三爷的眼神一直黏在那村姑身上,气得几乎要掐破自己的手掌心。死村姑也不知道从哪里偷学的一首曲子,显摆什么呢?她这种田地里干活的人,怎么可能懂古典乐?怎么可能懂高雅艺术?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得意什么!
为什么现代人仍然会聆听来自遥远过去的音乐,并且还愿意用19世纪德国、 17世纪意大利或12世纪法国的音乐来消磨空闲时光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喜欢古典音乐,与人们对博物馆或古代修道院里的文物感兴趣是完全不一样的。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是资深乐迷,给研究生上的第一课,就是静坐下来听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从气质、修养和审美能力上改变学生的基因。他说:“改变一个人很难,但古典音乐偏偏有这样神奇的功效。”法国文豪雨果说:“音乐、文字、数学是开启人类智能的3把钥匙。
古典音乐是一门不用学习,也能听“懂”的独特语言,欣赏它没有任何门槛。并且,无数的古典音乐,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只要你对文学故事感兴趣,就会对古典音乐充满期待和好奇。所以谈到“世界名曲”时,他不会丢出那些压死人的复杂乐理,而会铺垫出许多细水长流的故事...
来源:工人日报新近看到有文章论证说,古典音乐如何如何,甚至肯定地下结论说,听古典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古典音乐会带给孩子优良的教养什么的。坦率地说,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别的不说,纳粹那帮家伙喜欢瓦格纳的就不少,以至于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有纳粹军官听瓦格纳唱片的片段。
从广义上讲,我们通常所说的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像耳熟能详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肖邦的《夜曲》,还有那首风靡全球的钢琴曲《卡农》,都算这类。
导读:打开新世界我们的生命需要古典乐来点燃激情,古典乐虽然起源于西方贵族但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很近,走进古典乐不需要循序渐进的章法,它只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聆听,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慢慢学习它的背景知识,便可以登堂入室进入古典乐丰富经常的世界。
出于个人兴趣,此前听过不少音乐课,也看过一些讲西方古典乐的书籍和文章,但几乎所有的讲述,都默认了“你就应该听古典乐”这个前提,然后直接开始说它有多好:有的从对人的作用讲起,苦口婆心地阐述古典乐在陶冶情操上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