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最早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大意是指不符合道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然而,古往今来好人不长寿祸害千万年,这句话也许就变成了我们对坏人的一种诅咒,坏事干多了,人不报应天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嘛!
这一时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威信不断降低,各宗室诸侯也不再忠心辅佐,这一时期诸侯国间出现了五位霸主,一般公认孔孟所述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但我们今天讲的则是郑庄公,一位实质上开启春秋争霸时代的君主!
自古以来,君子斗不过小人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对宽柔仁厚的郑昭公,在郑国政治内斗中输给了权臣高渠弥,黯然出局。杀死郑昭公后,高渠弥为掩人耳目,扶立郑昭公之弟公子亹为君,充当傀儡,由自己实际操控郑国的政局。祭仲怕死误国,出自清刊本《东周列国志》。
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干的坏事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