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李四光:孜孜以求大油田李四光不仅推翻了“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定论,还摘掉了中国“贫油国家”的帽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所需要的石油大部分依靠进口,这让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着急。1953年,李四光被毛泽东主席请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
英国入侵中国三次英国胜,法国侵略中国两次法国胜,德国侵略一次德国胜,俄国侵略中国两次俄国胜,即使是小日子过的不错的日本人,三次侵略中国,中国战败两次,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可是中国明明已经战胜,谈判的时候,依然要给日本进行赔偿,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究竟过着怎样的岁月,
原标题:“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山东汇演活动启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哲雯10月15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主办,山东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技厅承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
他从事地质和地壳研究,著作有《地质力学概论》《中国地质学》《地震地质》等。有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唱起来很有力量:“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10月16日至10月18日,“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山东汇演活动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话剧《大地之光》演出团队通过李四光先生从事地质科研与领导工作的故事片段,还原了一代科学大师的家国情怀、科学人生和人格魅力。
有人说,我们最应该追的星,是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把科学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的人。他们矢志不渝、献身科研,将深沉的家国情怀书写在每一天的呕心沥血中。他们,就是共和国的脊梁。这个10月,“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在山东举行汇演活动。
武大校园李四光雕像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 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
撰文 / 知力记者 高琳 陈琛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找到铀矿床,为中国国防事业崛起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