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夏天,20岁的沈从文从湘西来到了北京。他的想法特别单纯,就是想来北京考一所大学,最好是北京大学,颇有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意味。此前的他当了六年兵,随军辗转各地看尽了炎凉世态,深感读书才是正道。又加上当时的报纸上宣传北京的大学大门敞开,有志青年有的是上学的机会。
沈从文自己也说,他不是给大多数人写的,尤其是那些城里人。沈从文的作品描述的是边城野地的人事,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非主流的,自然容易被我们排斥;沈从文宣扬人性,船总、翠翠、爷爷的人性是合乎伦理的,容易接受,但是士兵妓女的人性也有光,但是处在黑暗之中,我们能同情,但是却不认可。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他在初涉人世的时候见证了太多的杀戮和纷争,在当好的年纪爱上了执手一生的女人,在喧嚣的城市中魂牵梦绕于故乡的山水,曾两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这个人就是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美丽的湘西凤凰城。
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沈从文曾在创作中反复强调这种品质,汪曾祺也曾在创作谈中反复强调这种品质,这是面对苦难的一种方法,毕竟人是需要慰藉的,人在寒冷之中,你告诉他寒冷并没什么用,但如果给予一点温暖,还不至于让他冻死。
作者: 黄永玉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年: 2015-4-1页数: 248定价: CNY 39.80装帧: 精装ISBN: 9787535671813《沈从文与我》看似一本小书,历史内涵却极为丰富,文化情怀与亲友情感,呼应而交融,呈现着无比灿烂的生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