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神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年中天子,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木星是现代天文学中的八大行星之一,但早在汉朝,人们就赋予了木星很多吉祥寓意,这颗行星被视作是能够带来风调雨顺、保佑丰收的岁星,也叫“福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就有关于木星的记载:“东方木,其帝大浩,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岁处一国,是司岁。岁时于一国司岁。
其实太岁信仰其实是古人对天体的崇拜,本年犯太岁可能些许的影响,但是影响微乎其微,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特别是气运好的时候,这个基本不会对人产生影响,气运衰的时候影响可能会大一些,但其实就科学的角度而言,其实是因为磁场的变化,每一年木星都会产生一些磁场变化,每次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人,可能身体会有一些不舒服,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心情不好。
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
太岁在道教中是凶神,又称岁神、岁阴、太阴、太岁星君、顺星,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循环,每年都有太岁做值年神,太岁是天上的木星,其恒星周期约12年,这也是“岁星”纪年法的由来之一,其中干支纪年由战国时代的太岁纪年法演变而来。
文/小王说三农农历七月十九是值年太岁星君千秋。这一天在中国传统中非常关键。它不单是个庆典还深深关联着民众的生活、信仰及习惯。在我们的常规认知里“太岁星君”是掌管人生命运的一位神祇。他的来源可追溯到古老的天文学与道家信仰。
殷元帅,讳郊,又称正将地司、掌管天星地曜统煞雷王都天百解太岁、都雷杀伐主帅,掌管地司荡凶院。据《道法会元》、《法海遗珠》等记载,殷天君的形象是:“孩儿相,赤体,青面,青身,焦黄发竖起,顶上骷髅一个,项带骷髅八个或十二个,豹皮护臀,两眼出两手,右金锺,左印,中两手,左黄旛,右豹尾,下两手,左戟,右火剑,印堂中金光一条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