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只有十七岁的河南一气之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没有再回来过。在《最后的棒棒》纪录片中,河南每一次出场都令人印象深刻,相比于其他棒棒的辛苦劳作,虽然河南也生活得很辛苦,但是却在整个纪录片的剧情推动上带有戏剧性的张力特性,也就是不走寻常路。
我个人第一次在自媒体上看到《最后的棒棒》中的人物出现,应该在一个做旅游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小哥那里,这位小哥的自媒体号名字已经记不得了,只是记得他粉丝不多大概几千吧,拍摄了几集老甘好像还有一些河南的内容就继续旅游了。
引言最后的棒棒纪录片主人公河南一直以来都深受关注,河南出生于1970年,他从小父母离婚,母亲带着他改嫁,遭到继父不公平对待,他17岁开始就离家出走,从此就没有回去。一直奔波在重庆,他早年当棒棒,混迹于重庆解放碑。
写在前面:2020年末写了一篇关于《最后的棒棒》纪录片各角色现状的文章没想到小火了一下,也跟很多喜爱本片的读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在此谢谢大家的支持!很多喜爱这部纪录片的朋友可能还不知道,何苦导演还写了一本同名的书籍,书籍的内容肯定是要比纪录片更详细的。
3月9日上午,老黄走了,享年72岁。看了导演何苦发布的讣告,我才知道原来他的全名叫“黄泽庆”。他是9.6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里第一个出场的棒棒,也是片子里第一个“退休”的棒棒。我至今还记得他带着刚收的“学徒”何苦出门揽活的时候,一定要他把棒棒背在肩上。
引言2014年,退休正团级军官何苦花一年时间,去记录一个正被时代所抛弃棒棒。他走进重庆解放碑自力巷,拜棒棒老黄为师傅。最后的棒棒人物就从自力巷53号开始,底层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与社会转型当中,各自书写了平凡的一生。
重庆有一种特殊的职业“棒棒”,与搬家运货不同的是,棒棒干的都是体力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棒棒这一行业逐渐没落,为了去了解真正的棒棒,原是中校转业军官的何苦导演踏上了一年的棒棒之路,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心血之作《最后的棒棒》。
《最后的棒棒》是一部深刻描绘了重庆棒棒军生活的纪录片,它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朴素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这一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尊严。纪录片中的主要人物老黄、老甘、老杭、河南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故事和性格特点。最后的棒棒老黄是纪录片的主人公之一,他的形象是坚韧和乐观的代表。
引言最后的棒棒播出已有10余年,其纪录片拍摄者何苦在近十年对其多次进行跟拍,老黄在2017年之后,由于身体原因已经没有干棒棒,被女儿黄梅女媳接回新买房子里面安享晚年,并于2021年去世,相反大石他的生活最安逸,如今手头上有40-50套房子在出租,生活妥妥的有滋有味,相反河南则是游
自媒体时代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有些人的改变是自己主动获得的,而有些人则是被动的。今天我们来看看一群底层劳动人民在自媒体时代被动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的真实事件。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2015年的一部纪录片《最后的棒棒》。
军人转型纪录片导演的重庆人何苦,自编自导自演的纪录电影《最后的棒棒》已于17日全国公映。这部脱胎于同名剧版纪录片的纪录电影似乎出师不利,截至昨日19时,3天票房57万,豆瓣评分6.6,远低于剧版9.7分的亮眼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