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总是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其实仔细想想,真正顺心顺意的事情实在是不多。而在后两句中,他则是将自身与梨花结合在一起,与其说他是在写梨花,也可以说他是将梨花作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本人一生就活得坦坦荡荡,清清白白。
经常有人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九百多年前,在散文《又答王庠书》中,苏轼给出自己的回答:“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书中的世界包罗万象,有助你成长的智慧,有让你开阔眼界的美景,也有带你摆脱平庸的良方。读书,能让你在与先贤的对话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言行举止,丰富自身底蕴。
宋代词作家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两人都曾为官,都曾遭到贬谪,都曾写下无数好词。表面上看,二人的词作都以豪放取胜,但事实上风格却迥异。下面提到的这两首《西江月》,是二人在罢官闲居,野外郊游时写下的作品。让我们试析这两首作品,看一看两位大家在词作境界到底有何差别。
春天来了,天气一日暖过一日,昨夜的雨冲刷过远山和近树,河边的柳舒展着嫩绿的枝丫,全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味道,古人对春天的喜爱更甚,踏春更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唐宋时的诗人们,更是对春天情有独钟,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写春天的千古佳作。
藤爸带你背古诗,妙招提升记忆力《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如何记忆?诗名:赠刘景文。这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鼓励他积极乐观面对困难。作者:苏轼。苏东坡是我最喜欢的古人。此诗出现在小学三年级,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