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立刻在简中互联网舆论场上引起了公众的愤怒,于是有人点名被认为是挺乌大将的黄日涵教授就此事出来走两步说两句,因为黄日涵教授身为中国人挺乌却被乌克兰驻日大使拜鬼打脸了,当然如果黄日涵教授在精神上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那就无所谓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梁生文):近日,一场思考如何解决在海外舆论场中国“挨骂”难题的在线研讨会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多位外交官、学者聚焦“如何让更多学者善于、勇于、勤于对外讲好故事”展开深入讨论。会上,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黄日涵就如何做好新媒体和国际传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2月4日电(李京统)“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接地气、有灵气、扬正气’,将美丽的中国通过生动灵活的方式展现给世界。”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黄日涵在4日举行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专题论坛上说。
作者:黄日涵(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取代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条消息传来之时,笔者正在德国调研。而在此之前,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贸易总额超2700亿美元。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推出的“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九季第十三期今天上线。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本期“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邀请共青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黄日涵,为广大青年讲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提出的中国方案、作出的重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实施效果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绩?本期青年大学习都作了解读。截至9月20日,“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二期直接参与学习互动的人数为35068743人,总点击量为86802339人次。
听夜晚的声音这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生活,更没有所谓的铁饭碗。来源:洞见 作者:洞见muye 主播:珈宁点击下方音频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和细节 来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黄日涵副教授的一句话说:“人要保持随时走的能力,才可以保持尊严。你不一定要跳槽,但你必须要具备随时跳槽的能力。
作者:黄日涵(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漫步塞纳河边,到处洋溢着奥运的氛围。毋庸置疑,和平的环境是人们追寻的最低幸福。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两场地缘政治危机,让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的世界将走向何处?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创稿“中国外交故事不仅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气。” 谈起中国的外交工作时,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黄日涵这样说。在《青年说》节目中,他带来了对于新时代国际关系的一些思考。“这些年,中国持续深化国际和地区合作,外交取得了积极的成绩。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台办、腾讯等业界专家出席,共同就中国的政治传播、国际形象塑造、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专业研讨,为进一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思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媛媛 记者 王梓)7月12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新书发布会暨CCG中国与全球化研讨会,发布《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与《命运与共:中国与全球化的未来》两本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