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被人们认为更容易有心理问题,因此内向是不好的性格特质。其实内向与外向一样,是人不同的性格特质,没有好坏之分。内向的人,不爱说话,不爱交流,但可以很心安地在周围欢乐交流的氛围中静静地呆着,有人问话就答一句,没有就做自己的事情。
“沪小康”微信公众号 图医学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 邱美慧图片来源:摄图网MBTI测试将i型人格定义为内向,指更倾向于独自思考和独处的人,通常从独立思考和内省中获取精力和满足感。那么,内向=社恐?
“I人和E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社恐”,7月6日,微博用户一则关于MBTI人格中I型人格和E型人格划分的帖子冲上热搜,把MBTI相关话题再度带入网友视野。帖文认为I人和E人的划分依据是“是否可以通过社交获得能量”,这一观点在评论区掀起讨论热潮。
你是“i人”还是“e人”?哈哈,你也做了那个火遍全网的MBTI测试呀!我可是妥妥滴“i人”!“社恐”成为网络热词是2021年左右的事情。现在,它已经被MBTI人格测试中的一种心理倾向取代——“i人”(introvert,内向的)。
与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公开发表意见、不想引人注目、不太愿意表现自我、担心别人异样眼神的“社恐”不同,“社牛”的“症状”主要有: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不管是仅见过几面的半熟人,还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都能自信地谈笑风生、勇于表现自己。
社交恐惧症,俗称社恐。虽然网络上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是社恐,但实际上的社交恐惧症,远不如网上所描述的轻松,它又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社交场景及公开场合的害怕、恐惧和担忧焦虑,出现心慌、心悸、手抖等严重生理反应。
央视网消息:路上遇到熟人第一反应就是回避;坐地铁只有戴上耳机才觉得安全;当众演讲时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社恐”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病”。“社交恐惧”是不是内向的同义词?“社恐”是在恐惧什么?怎样在社交中找到快乐?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宣称自己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时会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愿意与他人亲近,故意躲避社交等。其实,出现这些行为并不代表一个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还可能是性格内向或者害羞。内向和害羞与社交恐惧症有着巨大的区别。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当地时间8月7日,美股医药公司VistaGen在其官网上发文称,其用于治疗社交焦虑症的一款药物的3期PALISADE-2试验取得积极的效果。一些网友表示,原以为社恐只是内向,没想到真是一种病。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近日,“社恐人有多少内心戏”“社恐为了逃避聚会有多努力”“社恐还没有一条狗认识的人多”等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榜,获得了上千万的阅读量。“社恐”一词已经成为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大家总爱用这个词来描述自己性格内向、害怕社交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