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8日表示,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央视网消息:今年春运有什么新特点?来看1月8日下午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的情况。据交通运输部门等方面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来源:经济日报刚刚过去的8天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22.93亿人次。据预测,春运40天将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90亿人次,充分展示出中国社会蕴藏的消费动力和经济活力。
央视网消息:1月14日,2025年春运就要启动了。在从1月14日到2月22日的40天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今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增长5.5%。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今天是春运第34天(还有6天即将结束),据初步统计,截至昨天(2月27日,春运第33天),2024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已经达到72.04亿人次,货物运输也畅通高效。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陈旭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春运将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记者王晶)今天(1月8日)下午2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
本文转自【新华社】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会上表示,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
编者按:流动的春运春节将至,春运启航,浓浓年味儿洋溢在返乡路上。面对为期40天的春运,超90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部门均增运力强服务,应对客流高峰。今年春运有了一些新亮点,“反向团圆”渐成潮流,“旅行过春节”受热捧,数字科技正在重塑流动的中国。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1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春运形势。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春运将从1月14日开始,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2025年春运明天(14日)启动。交通部门预测,在从1月14日到2月22日的40天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今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增长5.5%。
1月14日,旅客在重庆西站进站乘车。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周文其、程露)14日,2025年春运正式启幕。一场预计90亿人次、创纪录的“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开始在华夏大地发生,“流动的中国”再次展现出满满的活力。
财联社12月31日讯(记者 胡皓琼)春运倒计时两周,预计人员流动规模将创新高。春运首日火车票也于今日发售。有OTA平台预计,由于假期较长,不少家庭或有二次出行,节中或将没有客流低谷。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起至2月22日,为期40天。春节为1月28日至2月4日。
旅客在重庆西站进站乘车旅客在重庆北站候车大厅候车动车组列车在铁路天津动车客车段动车运用所停车场整装待发14日,2025年春运按下开始键。这本厚厚的时代影像正迎来新的一页。40天里,预计90亿人次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织流动。铁路发送旅客预计同比增长5.
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通讯员 陈诚 余梦青1月14日,2025年全国铁路春运正式启幕,直至2月22日,为期40天。2025年春运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
中国网1月14日讯(记者 张艳玲)2025年春运于1月14日(腊月十五)开始,至2月22日(正月廿五)结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同比2024年春运增长约7%。其中,自驾出行预计达到72亿人次。
2024年春节已圆满收官,数据显示,春节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98029万人次。此前,官方预测,2024年春运将有90亿人次出行,其中自驾占比80%,将创历史新高。这个春节假期,出游方式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