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头山遗址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它的发现,把宁波的历史又向前延伸了1000年。2014年至2018年,对井头山遗址7~8米深的文化层进行多次多家单位测年,钻孔样品先后送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日本东京大学实验室、美国BETA实验室、南京大学新建碳十四实验室进行年代测定,已有
河北博物馆藏数千年来,我国一直有着土葬的习俗。不过,自1950年起,火葬已逐渐成为主流。据说,目前火葬这种丧葬形式已占墓葬总数的90%。鉴于此,很多人会疑问:当遗体变骨灰,墓室变骨灰盒,未来的考古还能挖点啥?挖完咋整?我们这里必须先明确一个概念——考古不是挖墓!不是挖墓!
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爆炸的年代。1000年后的人类要如何读取现在的信息,了解我们的生活呢?刘慈欣说,保存信息最长久的方式就是刻在石头上,而现在,一家美国公司正在尝试把信息刻在金属上,以便能永久保存。1000年后,一名年轻女孩信步走过废弃荒凉的纽约城。社会已经崩塌。
但考古人员积极复工,创造工作机会,全年的考古工作仍然亮点频出。继“考古2019”和“考古2020”之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三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9位学者撰写“考古2021”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
经考古发掘,井头山遗址距今7800年至8300年之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是浙江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沿海最早的贝丘遗址,它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再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
近日,太原市文物局考古人员在进行石窟寺调查中,新增一处隋唐时期的石窟,为了解太原地区石窟增添了新材料。新增的这处石窟为佛回寺石窟,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程家峪内天龙山北脉的山腰处,整个石窟开凿在一块巨石上。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后发现,整个石窟长8.2米,高4.26米,厚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从三皇五帝到宣统下诏退位,我们的文明传承了五千多年。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身上有着种种神秘面纱。
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而华人也多以“炎黄子孙”自居,不过,“初祖”的意思可并非是指黄帝是华夏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批人类,而是指自黄帝时代开始,我们的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群居生活,开始步入了高等级的有社会组织的文明时代。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的正是北庭的景象。1000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将目光投至这座历史古城,一代一代接续,重现历史风貌。
考古不都是原地“开挖”吗?去1368公里外“走亲戚”是咋回事?近日,贵州考古去到文物大省山西,开启一场“走亲戚”式的学术交流。从文物资源来看,“考古小省”贵州到“富到流油”的山西搞讲座,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但我们是真的有关系的!
华翰维(Henry T. Wright)美国著名考古学家,现任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早在1962年,华翰维已成为美国考古学会会员。1964年,本科毕业于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随后在芝加哥大学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65)和博士学位(1967)。
1922年,当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踏进图坦卡蒙陵墓,他看着洞壁上来自三千年前的手印,感叹道:“时间失去了意义。”十几年后的英国萨克福郡,黯淡草地上隆起的土丘前,一对来自不同阶级的男女用卡特的话作为暗号,心照不宣地确立了他们对考古的共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