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辽宁省消费者协会向社会联合发布旅游消费提示,为准备出行的您提个醒。遇“强制购物”非买不可怎么办?小张在旅行社报名了“1000元双飞5日游”,合同中明确注明此次出行不得强制消费。但到了目的地,他被带至指定特产店强制购物。
本篇文章约3306字,阅读需要9分钟距离“十一”黄金周仅剩1个工作日身边不少朋友已经摩拳擦掌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准备出游攻略为此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联合四川天府新区文创和会展局针对在旅游消费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纠纷为准备出行的您提个醒这份避坑指南为您抵达“诗和远方”保驾护航案
来源:哈尔滨发布 亚冬会进入倒计时,哈尔滨旅游也在逐渐升温,很多外地的小伙伴也开始制定来哈旅游、观赛的出行计划。为了省心省力,跟团旅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在签订旅游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一起看看道外区法院这份旅游合同“避坑指南”。 旅游消费者有哪些权利?
从“尔滨”到各地文旅局内卷,2024一开年,旅游行业就迎来火爆场面。然而,随着各地接待旅游团频次增加,一些不和谐声音再次出现。前不久,有游客发视频称“一行70余人被旅行团强制要求在茶马古道消费骑马”“网上收费几十元,必须要自费220元,不然不让走”。
国庆假期第一天,有人睡到自然醒,有人已经堵在了出门旅行的高速上。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国庆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19.4亿人次。这意味着,无论你的旅行计划如何精巧,方式如何小众,都很难避开人潮。怎样在景区避开人挤人?如何出行才算有效错峰?
“XX住宿陷阱揭秘”“超实用XX旅游‘红黑榜’”“XX景点劝退”“XX避雷版攻略”……端午节假期临近,人们出游热情高涨,社交平台上各种出游“避坑指南”也持续升温。一边是即将启程的满怀期待,一边是担心“掉坑”的忐忑心情,游客的这种矛盾心态值得关注。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各大热门旅游城市的酒店民宿房源也变得紧俏。与此同时,随着出入境政策放宽,“地球街溜子”们的出境游热情不断高涨。出游热度不断攀升,各类提问、维权帖子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对此,开屏新闻记者特意采访了相关人士、整理相关案例,供消费者参考。
“十一”黄金周来啦!出行这份“避坑”指南为“诗和远方”保驾护航出国出境,谨防保险有“诈”办理出国旅游、探亲等签证时,旅游保险是常见的所需材料之一。小钱准备出国旅行,遂通过某电商平台上的入驻“代理商”购买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