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原是赤帝之女,名叫瑶姬,又名妙用真人,本是赤帝最爱之女儿,其天性悲悯众生,相貌也极美的,但红颜薄命,未嫁而亡,死后葬在巫咸山南侧,魂魄飘到姑瑶山上,变作瑶草,如若女子服用后,妩媚多姿,美可使其容貌大变,其魂魄所变的瑶草,日久天长吸收了天地灵气后,变作一女子行走于人间,便是后人所称的巫山神女,后曾受九卷天书于大禹,并派神丁相助,助其疏导河流洲渠,以成其治水之功。
“山鬼”是《九歌》中的一章,而《九歌》是屈原创作的用于楚国祭祀的乐歌,再结合楚国“尚鬼”的风俗和楚国先民在荆山之中筚路蓝缕建国的历程,屈原才采用了“山鬼”这个名字,其目的是为了纪念那些在荆山中筚路蓝缕建国的楚国历代祖先。
屈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关于屈原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屈原与端午节。在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上,有一种诗歌体裁叫作“楚辞”,楚辞是比唐诗、宋词这种体裁还要悠久千年,而楚辞这种诗歌体裁的开创者就是屈原。
山鬼花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山鬼”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九歌》中,山鬼代表山神,只不过其未受天帝正式册封,故被称为山鬼,在古代民间,山鬼被视为正义的存在,能够斩妖除魔,保一方平安,因此山鬼花钱不仅是一种具有装饰性的物品,更是古人们一种祈求平安、寄托美好希望的一种饰品,最初这种钱币不是用于流通,而是作为一种辟X物件,由道士在做功课时使用,后来逐渐流传至民间,成为一种常见的配饰。
讲了一年又一年的故事,你有没有想过年兽到底是个什么兽?有学者考证,认为最早提及“年兽”的文献出现在1933年《沪壖话旧录·岁时风俗之回忆》里的一篇,“其有悬紫微星画轴者,画家每绘一石柱,柱上锁一似狗非狗之兽,或云是兽即天狗星,或云是兽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锁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恶,而使人不逢年患,故过年时悬此最宜。”
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一只巨大的海鹰张开翅膀,正在矫健地搏击着长空;深入大海的一块巨岩之上,坐着一个不着寸缕的少女,她的长发在海风中飘拂,双手横握竹笛,目视前方,正在吹奏。整个画面充满了原始的野性之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地共生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