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23日,歼-10成功首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国家。25年来,这个空中“猛龙”已发展为歼-10A、歼-10B、歼-10C系列战机,也成为空军战略转型中规模化列装部队的主力机型之一。
1998年3月23日,国产歼-10战机在成都某机场腾空而起,这标志着我国终于迈进自主研制三代战机时代。歼-10首飞1982年年初,由军队,国防科委和航空部主持,开始新一代歼击机的第一轮方案论证会。当时主要的方案是沈飞的歼13方案和洪都的强6衍生方案。
1982年,中国空军开始规划下一代新歼,代号“十号工程”。一开始,参与新歼项目的只有601所,以及他们的歼-13方案。在新歼论证会上,611所的宋文骢,只是得到了旁听的机会。不过,在会议间歇,宋文骢抓住一次机会,演示了自己的方案。
与苏30同框才明白,为何中国要以重型战机为核心。在现代空战中,战斗机的性能、数量和类型决定了一个国家空军的战斗力,作为中国空军的核心战机之一,歼10战斗机自服役以来便在多次演习和实战中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当我们将歼10与重型战斗机苏30进行同框对比时,便会发现它们在尺寸、载弹量和作战能力上的巨大差异,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更是战略层面的深思熟虑,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空军为何选择重型战斗机作为核心力量,并通过对比歼10与苏30的具体数据,揭示其背后的深意。
歼-10(J-10)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飞)设计和制造的一款多用途战斗机,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在21世纪初的重大进步。歼-10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初衷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提供一款能够与当时世界先进战斗机抗衡的机型,具备卓越的空中优势和多用途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