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当时守在高地的135团机炮连11班就一门52式57mm无后坐力炮,原厂的这个东西是美国造的, 28.8公斤重,下面那个架子特别沉,后来呢,让运输大队长给改了,底下那个24公斤左右的架子换成了一个七公斤的。
抗美援朝70年盘点14:江苏作者:相忘于江湖第二次战役,38军成为“万岁军”,20军同样打出了神一级的表现。38军和20军一个在西线穿插分割断敌退路,一个在东线埋伏阻击陆战1师。一个是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一个是20军58师172团1营3连。
虽然这些角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震撼和遐想,但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历史,特别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些曾经站在生死边缘的战士们,或许我们会发现,真正的超级英雄,根本不需要超能力——他们有的是钢铁般的意志与不屈的信念。
1985年的一天,朝鲜军事博物馆。一名老人正在参观,工作人员指着墙上一幅素描画像说:“这就是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的‘遗像’。”老人看了画像,激动地说:“我还活着的呀!这‘遗像’我得带回去!”这位老人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其实1955年国家就已经取消了特等功的评定,因为在和平年代基本上不太有这样的条件,曾经获得特等功的人几乎都是战神一般的存在,鬼门关逛一圈还不够,长期在鬼门关内外徘徊的这些英雄们,是我们本期要重点介绍的对象。
抗美援朝战争中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者30余万名。1950年11月29日拂晓至上午10点, 杨根思率第三排在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 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的作战中, 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在耗尽弹药、战斗只剩他一人的情况下,怀抱炸药包同攻上高地的敌人同归于尽, 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
魏来国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役、战斗,“成名仗”有3个:1945年3月,山东即墨城的伪军经常出城到乡下烧杀抢掠,上级命令在八路军某团射击队任排长的魏来国带领30多名战土化装成便衣,潜伏在敌人经常出城的路上打游击,放冷枪。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战斗英雄,他们在严酷的环境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座坚固堡垒,顶住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扑;他们以不畏强敌、向死而生的钢铁意志坚守住阵地,捍卫了最后胜利,他们的贡献彪炳史册,他们的英名万古流芳。他们无愧于“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