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3年5月9日晚,California San Diego大学的Shailja Shah教授在本次DDW专题讲座中介绍了“萎缩性胃炎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危险因素”,分享了最新指南建议的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的管理策略。
1992年Correa提出的胃癌发生多阶段学说,其中肠型胃癌发生模式为:正常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共五个阶段,其中肠化是关键阶段。这个观念在被广大消化科医生接受的同时,也存在过度解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深秋的午后,53岁的李芳静静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手里紧攥着一份检查报告。她回想起三个月前的那次体检,医生告诉她检查出肠上皮化生。当时她并未太在意,只当是普通的胃病。
肠化=癌症?!随着胃镜技术的普及,接受胃镜检查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我们有时会在胃镜病理报告中看到:轻度(或中度)肠化/肠化(+)这样的描述。但......“胃里怎么有肠啊,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那么......“肠化”究竟是什么呢,它到底严不严重,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