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记得1978年我在高密县双羊联中公社重点班,学过一篇课文《井冈翠竹》,作者袁鹰。1960年10月,当时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的袁鹰有机会第一次来到井冈山。他和同事从茨坪出发穿过密密层层的毛竹林,重走红军路去探寻历史的足迹。
周光华我曾与祖母屋后那片繁茂的竹林朝夕相伴,深深感受到一株竹就是一个强健的生命。离开故乡多年,那片魂牵梦绕的竹林一直珍藏在我心中。前不久,我有机会走进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亲身体验井冈竹的风采,那青翠伟岸的身姿如故人一般一下子闯进我的心扉。
江西省井冈山翠竹的根深扎在山丘大地之中,从不嫌弃贫瘠,迎着阳光雨露,一往无前地潇洒向上舒展。从不惧怕风霜雨雪,一根、两根、千万根,汇聚成翠竹“海洋”。春雷的呼唤,风雨的呐喊,把井冈翠竹从沉睡中惊醒。当它还在童年被世人称为“笋”的时候,早就把正直顽强的根深扎在广袤泥土里。
以毛竹为主题的农家乐餐馆挑选做笔筒的好料切割做笔筒的竹子左香云的母亲也从不闲着农家乐生意红火左香云(右)与父亲左秀发正在包装刚刚酿制的神山竹酒2月27日,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的左香云一边操作竹筒雕刻机,一边向游客介绍他的竹制工艺品。
少年时代,读着《井冈山会师》、《八角楼的灯光》、《朱德的扁担》,就加入了令人羡慕的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学时代朗诵着《井冈翠竹》,就走进了令人向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过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团委委员、团委书记。
文|朱亮 井冈翠竹 小时候 我和你邂逅 在小学课本的朗读声里 我知道 你用一身无垠的靑翠 染绿了五百里井冈大地 长大后 我和你相识 在共和国史册的星空里 我知道 英雄淋漓的热血 滋养着红土地每寸绿水青山 今天 我和你重逢 在这万顷松涛竹海的回声里 我知道 其实 你就是一句无字格言
时令已至初冬,天气骤凉,树叶纷纷凋零殆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萧瑟。院落边上的那片竹林,却依然恣意的亭立着,微风吹过,那片沙沙的竹林、浓浓的橄榄绿总是给人另外一种感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我们所住的茨坪就是个很有名、很有故事的地方。上街吃饭时留意了一下,现在到处是商店、宾馆,一派繁荣景象,街心一块“彭德怀发银元遗址——红军桥”的说明牌,讲述了它的过去:“1929年1月底,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突围前往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