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何丹莹 吴雪薇 文/图在沿海地区,鲍鱼堪称海鲜市场的明星产品。每至筹备年夜饭之际,家家户户都会精挑几只肥美的鲍鱼,用以烹制各类佳肴。谈起鲍鱼,据统计,中国每三粒鲍鱼中,就有一粒产自福州连江。
眼下正值养殖鲍鱼增肥提质的关键期,连日来,在荣成市俚岛镇鲍鱼养殖区,渔民们驾驶渔船出海作业,喂食鲍鱼,及时清理鲍鱼表壳上的附着物,提高成品鲍鱼的质量和产量。目前,荣成市鲍鱼养殖面积1.2万亩,成品鲍产量3.1万吨,占全国的14%,产值约30.2亿元。
据杰哥介绍,东山岛养鲍鱼分阶段从小苗到半成品、成品对外售卖,从育苗到成品的最短周期是两年,农历十月开始育苗,春节前后一个鲍苗长到0.8公分的规格开始第一批售卖,元宵节前后会长到1.2公分,清明节前后1.5公分,端午后是两公分,农历11月后3公分,3公分以上就是半成品,4.5公分以上就是成品。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宜 通讯员 蔡永刚Video Player is loading.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00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春节期间,鲍鱼进入千家万户的团圆饭食谱,倍受青睐。位于莆田市东南部的南日岛是我国鲍鱼主产区之一,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更有南日岛人引入现代化的技术养殖,转化利用海洋资源,带领身边人共同致富的传奇故事。杨建忠作为南日岛鲍鱼人工培育养殖的先锋人物,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8日讯 随着天气转暖,首批南下福建海域越冬的鲍鱼回到山东荣成“老家”,养殖工人、渔民在各鲍鱼养殖场卸载、转运鲍鱼苗,一派繁忙景象。在荣成市爱伦湾海域,养殖工人将首批在福建海域“过冬”的鲍鱼分拣装筐运往养殖区。
渔民分拣鲍鱼。时逢仲冬,候鸟南归,鲍鱼也是如此。连日来,连江20万笼“候鸟鲍”跨越1600多公里,上演“南北大迁徙”,从山东返乡过年。12月7日,连江苔菉国家中心渔港热闹非凡,中新永丰公司新一批3万笼鲍鱼乘坐“蓝色巨轮”——5000吨级活水运输船,从山东荣成顺利抵达连江。
来源:科技日报 春节期间,福建丰富的海产品远销各地。其中,鲜活肥美的绿盘鲍鱼成为不少家宴“压轴菜”的首选。绿盘鲍是少有的大型鲍,一只足有一斤重。如今在福建,此种鲍鱼已实现规模化养殖,一经问世便深受消费者欢迎。重达一斤多,一只手都握不住。
连江同心村深挖鲍鱼优势,让养殖和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振兴“两翼齐飞”东南网1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叶建隆)春节将至,被誉为“海中珍品”的鲍鱼迎来销售旺季。连江县是我国鲍鱼主产地之一,“全国每三只鲍鱼就有一只来自连江”。
经过半年的“旅居”生活,近日,福州连江30万笼鲍鱼跨越1600多公里,陆续从山东抵达连江,回到家乡的温暖海域过冬。连江鲍鱼乘船“返乡”11月12日上午,苔菉中心渔港码头热闹非凡,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新一批的3万笼鲍鱼乘坐“蓝色巨轮”,从山东荣成顺利抵达连江。
“1万笼共10万公斤鲍鱼销售一空,赚了五六十万元。现在得抓紧投苗,要不明年就没鲍鱼卖了。”苔菉镇后湾村养殖户郑自城嘴里说着话,手里的活一刻也不停,“要赶在春节前把鲍鱼苗分好入海,争取来年再‘火’一把”。
寻常家庭也不过是逢年过节时才会全家在一起吃上一顿鲍鱼,一斤鲍鱼大多数也就两百左右一斤,但有个人的鲍鱼却不一般,竟然可以高出市场价七八十,一斤能卖两百八十多元一斤,为什么他的鲍鱼可以买这么贵,又为何可以畅销不止?
山东荣成是我国主要的鲍鱼养殖基地,由于鲍鱼在养殖过程中对海域的水温、水质要求苛刻,为了让鲍鱼安全“越冬”,山东荣成和福建连江多年来持续采用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的养殖合作模式。每年11月份,山东荣成的鲍鱼会陆续运往福建连江,到了来年5月再回到荣成养殖。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0日讯 山东是鲍鱼养殖大省。过去,一到冬天,鲍鱼都要被送到南方躲避严寒,到春天再运回本地。如今,山东通过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鲍鱼苗不用再“南下过冬”。荣成渔民张付锋是养殖大户,往年每到这个季节,他都要忙活着把自己养殖的鲍鱼运往南方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