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新华社清明刚过,有关清明的各种话题仍有余温。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家喻户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却莫衷一是。
《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杏花村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聚落,却因一位大文豪的“牧童遥指杏花村”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迹。受杜牧这首《清明》的影响,中国凭空出现了几十个位于不同地域的杏花村,而且,每个杏花村的村民都会自豪地说自己的村子是“正宗”。
晚唐诗人杜牧,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讲到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讲到了闻名千古的杏花村。很多人都认为是山西杏花村,因为有杏花村酒,其实通过历史考证发现和山西相距几百公里以为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安徽池州,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正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的“牧童遥指杏花村”所描述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池州杏花村的说法最早见清代于引由进士出任池阳郡同知,后官至陕西按察使。
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一个“杏花村”就横空出世,几十年来,让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方志权威”为了找出“杏花村”打破了“头”。他们先找出全国19个名字相同的古村,然后圈定了其中“可能有关”的6个,经过几轮“花上选花”,引经据典的口水战后,最后筛选出了山西、湖北、安徽三家,至今仍然缠斗不休。
为探索全媒体时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让社科知识融进百姓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百姓心田,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特别策划《文安荆楚》系列短视频,推出《文安寻踪》《文安说理》《文安乡风》三个短视频栏目,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弘扬荆楚优秀文化,宣扬湖北乡风文明成果,
本月底,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合肥园博园开幕,目前园博园建设进入收尾阶段。9月7日,记者从合肥园博园获悉,合肥园博园安徽园内数个省内城市标识性元素已基本完工,其中包含六安的“红色六安”、池州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和铜陵的“四喜铜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