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本该藏于九天之上,隐于五洋之中,腾云驾雾,寻常人不可见。蔡质的《汉仪》曾经详细记载了一次汉朝皇帝观看舞龙的场境:“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人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 跳跃嗽水,作雾障目。毕,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邀戏于庭,炫耀日光。”
“玉兔辞旧岁,金龙迎春来。”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到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年俗更是丰富有趣。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神话生物,“龙”占有特殊地位。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是海中的神物,可以呼风唤雨,为人们消灾解难。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在元宵节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中新社香港9月15日电 题:传统遇上创新,百年香港大坑舞火龙焕发新活力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中秋月圆夜,一条“龙”浑身插满点燃的香,震天响的锣鼓声中,由数十位舞龙手奋力舞动。“火龙”盘旋腾飞,通身火光点点,在暗夜中尽情翻腾。
家乡豫南民间有新年“舞龙”的民俗。 记得村上的老人说,舞龙的“龙”是用竹蔑扎成圆状,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在我们家乡见常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舞出花样技巧动作表演。
图/文/视频 记者 王媛“速度!转起来,孩子们。龙头开始钻,开始跳!”在济南市育晖小学操场上,67岁的张连水正带着舞龙队的孩子们训练。钻龙节、跳龙尾……这些基本的舞龙招式,对于初学舞龙的孩子们稍微有些难度,但是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地练着,不一会儿就冒出一头汗。
春节期间,南京高淳区漆桥街道和平社区山坳里村舞龙队为东墙围村村民带来时隔12年的舞龙表演。各种舞龙招式轮番上阵,蜿蜒腾挪煞是好看。喇叭吹奏,锣鼓敲响,铜镲碰撞,鞭炮不时响起,舞龙场面气势恢宏,满是火红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