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陈闳绘北魏人物《八公图卷》)大凡官场,往往少不了要拼资历,而“工龄”又是资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官员“工龄”奇长,意味官员资历很老。更重要的是,超长的“工龄”见证出官员历尽大风大浪,巍然屹立始终不倒,即便最终未能高官显爵,依然不失为官场成功人士。
高昌砖的出土,始于本世纪初的日本人大谷光瑞及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等外国人的发掘,当时的一些学者曾据此对高昌国的纪年进行考证,此后,中国学者黄文弼于1930年在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共发掘出土高昌砖120余方,成为历次出土高昌砖数量最多的一次。
后附:《令狐天恩墓表》高清单字 | 建议评论+收藏启功书法选(收藏)白蕉 | 行书《书法选》在北周的历史长河中,一块名为《令狐天恩墓表》的残砖悄然现世,不仅为我们揭开了那个时代的一角神秘面纱,更让我们对魏碑的书写有了全新的认识。“书圣”王羲之《十七帖》(含译文!收藏学习)高清!
■ 金满楼最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洪渎原发现一处北周墓。根据墓志内容,确定墓主为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宇文觉(542—557)是西魏权臣宇文泰之子,在堂兄宇文护的操控下成为北周开国君主,但很快被贬为略阳公继而被杀,去世时年仅16岁。
作者: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时培磊内容提要:“国可灭,史不可灭”理念产生于宋元之际,其形成既与传统史学观念的积淀有关,又与少数民族政权史学意识的增强密不可分。从逻辑上观察,该理念所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样的“国”,其史籍、史事也不可灭,树立了无条件存史的信念。
北凉《且渠封戴墓表》是新疆高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有纪年的最早墓表志,材质为木。该书法为具有楷书笔意的隶书(隶楷,隶书内核,楷书之表)。该表以方笔为主,横笔两端呈锐角并向上方翘起,挺拔且锋芒毕露,结字稳健而活泼,此木表正是典型的”北凉体“书风,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