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地理环境原因,凉山州在很长的时间除了四川人和交界的云南人基本上不为外面所知,一直到2016年5月24日,《新京报》一则“悬崖村”的孩子们爬险峻的藤梯上学的故事报道,凉山州才真正呈现在了全国人民的眼前。
彝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排名第六的少数民族,是一个极为古老的族群。正因为其古老,彝族的起源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很多研究都不过是脑洞大开的哗众取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彝文与山东丁公陶文神似”观点。即便个别研究结论已经接近真相——把彝族文字与秦安大地湾刻画符号联系起来。
罗婺火把节仪式 武学成 摄点燃篝火祈福来年 花云 摄作者 李绍德 武定县委宣传部 李茂森 武定县彝学会会长彝族人有“生在火堆旁,死在火堆上”的谚语,他们对火有一种特殊感情,而彝族人的火种则来自一个叫“火塘”的地方。
1.“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凉山致贫的特殊成因凉山州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0万,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东部的普格、布拖、金阳、昭觉、美姑等5县,彝族人口占比80%以上,贫困发生率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