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长城站越冬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已于近日回国,作为队员之一的永宁县气象局副局长牛斌,驻守长城站一年之久。 漆黑的极夜、刺骨的寒风,险象环生的冰山、可爱的海豹与企鹅,偶遇去南极旅游的宁夏人……1月11日,通过牛斌的讲述,我们得以窥见真实的南极科考生活。
1984年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来,中国先后在南极建立了长城、中山、昆仑和泰山4个考察站。一批批南极考察勇士带着中国人探索南极的梦想,一次次踏上这片充满危机的大陆,一点点揭开南极神秘的面纱。赵勇,中国第27次、第33次南极考察中山站站长,参加过6次南极考察和2次北极考察。
本报记者 吴丽蓉阅读提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中铁累计派出379名建设者,先后20次编入中国南极考察队,主要参与了长城站、中山站、秦岭站的建设和维护。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为了在计划的60天内建成第五座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的建设者们在南极极昼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十几个小时。在此次新站104名建设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是一名00后,他叫谢帅帅。别看他年龄小,却已经有多年干工程的经验。 现在,他最常说的就是“我在罗斯海里拧螺丝”。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11月初从广州正式出征,分别搭乘“雪龙”和“雪龙2”号科考船奔赴南极。南极大陆一年时间里,几乎一半极昼一半极夜。在中山站,有一批驻守了一年的越冬队员。他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远离家乡和亲人。
春节前夕,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建设者们在这个南极的新家度过了龙年除夕。他们的年夜饭吃什么?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地球的最南端看看秦岭站里的年夜饭。年三十一大早,厨师王明会就开始忙活了,几天前,“雪龙2”号刚刚送来了一批物资,这让今天的年夜饭餐桌有了更多期待。
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科考船经历一个多月的航渡,正在靠近南极大陆的中山站。总台央视随船前线记者王楠,跟随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的先头部队乘坐直升机,从雪龙2号起飞提前赶到中山站。作为我国首个建立在南极圈内的常年考察站,中山站到底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