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抛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甚至带点小“凡尔赛”的上联:莫言莫言莫不言。这句看似重复,实则玩了个文字游戏,既是“莫言”的谐音,也暗含了对莫言先生创作风格的隐喻——沉默中爆发,看似平静,实则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前段时间,著名作家莫言曾因为一篇名为《北海道的人》霸占各类热搜榜单,至于原因也是非常的简单,莫言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的强调过“文学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而他自己也是做到了这点,在创作的《师傅越来越幽默》、《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著作中,真的是没有尝过赞歌。
逃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鲁迅曾表示过,真正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之中而无法自拔,他们自己逃避就算了,还不允许别人把他们叫醒。不管叫醒他们的人是多么诚恳。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很多人都会选择回避与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
对于莫言的讨论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这倒不是说,莫言不能被讨论,而是说讨论的角度,在当下这个21世纪的新时代,在这个文明、进步、开放、多元的新的时代背景下,竟然还是文学能不能写一些“负面”的素材,能不能提一些“警醒”的作用,能不能披露一些社会的不足和弊端,这就太匪夷所思了。
竟然还搞了个万人投票,大部分还是赞成的,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实单单看来,所列举的关于莫言的26条罪状,粗略一看,好像说的挺有道理,但是你细分析一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我不去评判他当时写这些小说所处的环境,小时候经历的事情,但是这本书能够出版,且影响巨大,就不会如网上所说,是摸黑中国人,不然也可能出版,真当宣传部门吃干饭的,还记得当莫言拿起偌贝尔奖的那一刻,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荣誉,可是现在看看,才过了多少年,就是要往死里整啊,把名声搞臭来。
莫言因为一系列揭露,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品受到一些人和批评和辱骂,有些人说他“讨好外国人”“崇洋媚外”通过这些作品来“抹黑”中国,莫言说过一句话“文学不是用来唱赞歌”踩到不少人的尾巴,以某夹头为首的人纷纷对其泼脏水,扣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