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正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开始!为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温情与祝福,近日,旌德县孙村镇依托碧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浓情腊八节,‘粥’到暖民心”主题活动。清晨,志愿者们便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
1月21日除夕下午4点半,本帮菜餐厅和记小菜名品店迎来第一波年夜饭客人,餐厅经理汤莉一个月前还悬着的心,此刻总算落地。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本在去年十月已经预订爆满的年夜饭,在12月中旬的时候遭遇退订潮,预订量一度只剩三成。
编者按:新春佳节,一些散布于街头巷尾的小店,依然营业,愈发热闹。这些小店,流淌着最纯粹的生活温度。在这里,店主们怀揣着对新一年的憧憬,用心经营;顾客们带着新年的喜悦,在小店中寻觅着生活的小确幸。他们的故事,交织成一曲温暖的新春乐章,传递着对新年的期许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云南驿镇,岁末年初的杀猪菜,不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是一首流淌在舌尖上的乡愁之歌,它唤醒了无数游子深藏心底的记忆与情感。每当寒风渐起,年味渐浓,云南驿镇便笼罩在一片热闹与喜庆的氛围中。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杀猪菜,作为节日盛宴的主角,更是承载了无数人的乡愁与回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年味儿,于我而言,总是萦绕在那一锅热腾腾的年糕周围,那腾腾的热气里,藏着我儿时最温暖的记忆,也氤氲着我对母亲、对家人,还有那遥远故乡深深的思念,更承载着身为军人的我,在岁月流转中无法轻易言说的眷恋。
中新网新疆新闻2月6日电(蒋红)“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春节,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最热闹的节日。蒸花馍、蒸包子,是不少百姓家里一直延续的迎新年的传统方式。近日,沙湾市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村民闫四霞家就延续着传统,让年味更浓了。
生活如沸,街头小店里年味正浓。新春佳节,一些散布于街头巷尾的小店,依然营业,愈发热闹。他们既是城市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有着最治愈人心的人间烟火气,上游新闻“小店里的幸福年”系列报道,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探寻小店里的幸福年味,方寸之间的温暖故事,最是动人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互动编辑 王雪飞二十三糖瓜粘1月25日,农历腊月廿三,在北方,人们称这一天为“小年”!从这天起,就要正式开启“过年模式”啦!咱们情报员们纷纷向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情报,快来看看大家是怎样“过小年”的吧!
万家灯火辞旧岁,欢声笑语迎新春。为确保全体指战员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连日来,巴州森林消防支队组织开展“温暖守岁·团圆迎春”系列活动,支队精心策划组织了包饺子、年夜饭和暖心哨等暖心活动,让坚守岗位的指战员们在驻地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龙蛇交替,新元肇启家人闲坐话家常亲友团圆庆新年最美不过此刻人间烟火色炉火蒸腾时,谈笑风生间年味便氤氲家中年味是餐桌上热腾腾的年夜饭是长辈塞入怀中的压岁钱是春晚响起倒计时的钟声是回家的一张车票……万家灯火明各家年味亦各有千秋让我们来看看大家都珍藏了哪些“年味一刻”呢?
家乡年味探寻从熙熙攘攘的车站到热闹喜庆的家乡,从香气四溢的年夜饭到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每一个场景、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关于春节的记忆。节日期间,让我们跟随小嘉特派记者的镜头,去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幸福。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题:玉兔奔九州 年味满中华——从癸卯春节看中华文化新气象新华社记者回家团圆,让乡情乡味慰藉乡愁;节日里的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多彩的文化体验,带来全新民俗享受……癸卯春节的浓浓年味穿越古今,彰显中华文化新气象,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时代新图景。
回家团圆,让乡情乡味慰藉乡愁;节日里的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红火的新年俗文化,带来多彩的体验精神美好……有趣有盼,光辉灿烂。癸卯春节,穿越古今,浓浓年味,彰显中华文化新气象;亲情幸福撒欢,勾勒春天壮美图景。乡愁文化,浓!乡愁是对团圆的期盼,乡愁是对亲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