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实施了在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施里芬计划。1914年8月下旬开始,德军在巴黎地区集结了44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法军则集结了56个步兵师以及9个骑兵师,再加上英国军队的配合,英法联军与德军在马恩河一线爆发大战,这场战役共持续了13天,德军的进攻被英法联军打退,施里芬计划宣告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参战国家达33个,15亿人被卷入战争,各国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有850万士兵和1300万平民死亡,其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19世纪末,迅速强大起来的德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要求重新划分世界殖民地,这就严重威胁到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利益,从而使各国矛盾日益激化,其中,主要矛盾有四对,即英国和德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矛盾,俄国和德国的贸易矛盾,法国和德国因普法战争的矛盾,以及俄国和奥匈帝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矛盾,于是,矛盾重重的欧洲,在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签署《三国同盟条约》组成同盟国,与此同时,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三国协约”组成协约国,共同对抗同盟国,从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准备。
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东线战场,看看从一战开战到1915年期间发生了什么。首先是1914年8月17日到9月2日的坦能堡战役,俄军虽然迅速越过东普鲁士边境进入德国,但因为俄军的两支集团军相隔太远,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援和配合。
无论是十几年前的车臣战争,还是俄罗斯近些年在东欧和中东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把“一言不合就是干”的战斗民族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纵观历史,我们发现:网上习惯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仅仅是在2013年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尽管在整个18世纪至20世纪,沙皇俄国为了黑海的控制权、为了高加索地区的领土争端以及为了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东正教会宗主权屡次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兵开战,但无论是对沙皇俄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言,彼此都不急于在1914年重启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