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个选择落到了他们后人宋以朗的头上,他研究了张爱玲与父母以及皇冠出版社编辑的书信往来,觉得他们三个人无非是有胡兰成和政治敏感两层顾虑,胡兰成已死,政治环境已变,两层顾虑都不存在了,销毁《小团圆》是大罪过。《小团圆》就这么兜兜转转,直到2009年才首次面世。
宣传中,打得最响亮的一张牌,是“这部小说充满了张爱玲的自传色彩”。据说,当时《小团圆》出版时,一位“张迷”在第一时间购买了张爱玲的《小团圆》。但整整一个星期,她没能把这本书读完。“涩!跟张爱玲的其他作品太不一样了。”这是她对新近坊间爆炒的《小团圆》的评价。
哪里有传奇——读张爱玲《小团圆》《小团圆》看得很是艰涩,甚至几度中断。语言依然是张派小说所独有的文风,冷峻犀利,有新鲜而贴切的比喻,有世故而真实的人物。人物很多,情节繁杂,透着张爱玲惊人的观察力和体悟力。但从小说本身来说,并没有很完整的故事。许多章节的叙述非常跳跃。
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书,就不要说了解张爱玲。在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信件中,我们得知,张爱玲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得知了朱西甯准备根据胡兰成的话,撰写她的传记,对此,张爱玲是拒绝的,别人哪里能写清楚她的心境和爱恋。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她的遗作,创作于1975年,首次出版于2009年2月。到了生命与写作的晚期,她清醒的自我认知达到高峰,语言和叙事的运用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小团圆》有着鲜明的张爱玲晚期风格。我很喜欢《小团圆》行云流水,平淡自然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