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好网友叫往事随风,好玩好热闹,人又勤快,懂得又多。沿310国道一直正东,到虞城界不远处,路南边,有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内有一座大型温室大棚,里面种植的全是花卉,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完全由电脑控制,自动化管理。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高耸入云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商丘BPC授时台电波发射塔,2007年以来每天都把最最准确的北京时间从这里发向全国数以亿万计的时间接收终端,毫秒不差。发射塔下,就是创造过辉煌、转型出现过生机、如今又面临再创业的虞城李老家豫东花卉基地。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原名陕西天文台,成立于1966年,是我国唯一、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着我国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建设和运行着的长短波授时系统是我国的第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了国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为“北京时间”读秒(国家工业遗产)编者按: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长短波授时系统,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大科学装置之一,更是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国之重器”。文明的进阶,离不开时间的助力。
新华社西安1月2日电 题:“北京时间”的奥秘——访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新华社记者张伯达、郑昕又是一个从岁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关注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个北京时间的零点报时送到了千家万户。
中新网陕西渭南11月8日电(石芙蓉 张远)“北京时间从蒲城发出,人民防空为您报时,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上午八时,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中心广场的报时钟准时敲响。图为时间博物馆外景。 蒲城县旅游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供图 北京时间为什么从蒲城发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横跨5个时区,为了统一管理以及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全国标准时间定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也就是“北京时间”。那北京时间是如何产生的?北京时间的产生离不开原子钟。
中新网甘肃敦煌10月14日电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14日在甘肃敦煌向中新网记者透露,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北天星图《敦煌星图》发现地敦煌正在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作为中国“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敦煌授时台将成为中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开工建设每日甘肃网敦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吴涵)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项目在敦煌正式开工建设。
光明日报 | 作者 李洁 张哲浩白驹过隙、一日三秋、天长地久……时间,承载了人们对韶光易逝的感慨,也见证了那些浪漫的期待与不朽的功勋。时间,对于另外一群人而言,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国家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运行,更是国家话语权的体现。
而在美国落后的这一领域,中国正在建立全球最大、最先进、最精确的授时系统,不仅在太空打造备份信号源,还在地面着力建设远距离时间信号发射系统,以至于有美方业内人士感叹:我们美国人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张颔先生当然是山西学人心中的高峰。3月2日,经薛国喜先生安排,我们一行五众,前往山西大医院拜望正在疗养的张老。薛先生2000年读大二时,即因《侯马盟书》,前去求见他心目中的圣贤。大学毕业,更是勤勉上门,执弟子礼。一老一小,竟结深缘。
9月24日,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目的是提高我国授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授时精度,满足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工程应用对高精度时间频率的需求。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项目在敦煌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8亿元,将建设包括半径300米、塔体高度278米的天线系统,以及发播机房等设施。建成后将构建立体交叉、相互增强的国家授时体系。
施工人员吊装巨型天线古代西安城的“晨钟暮鼓”、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外滩的“落球报时”,这些古老的授时方式因自身的局限性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为使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选择在位于我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的陕西省洛南县建巨型天线。
今天是24节气:立春 说两个我们陕西的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大地原点和国家授时中心 24节气-立春介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