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由八亩滩村乡贤贲玉川出资,贲昌仁、张廷祥具体负责,聘请木工杨常云、杨志明施工,於民国三十六年六月重建落成至今,现存于原长江八亩滩堤之上的枝江棉花良种场老场里,是目前百里洲镇仅存一座比较完整的佛教寺庙。
去钟鼓楼之前想到了一个成语,“晨钟暮鼓”。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是指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声音。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听鼓声,增勇气,添毅力。唐代的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勾起了游子的思乡。
凤凰禅寺奇峰和尚塔记【明】邹守益万法总归空,一塔何劳记?奇峰升天台,辛勤修何济?中有乘空者,炯然对上帝。持此报而师,权作三门偈。凤冈紫气【北宋】吴万余历历岧嶤过眼空,高冈挺秀火云烘。深山是处梧桐老,胜地栖来羽翼丰。点缀无多光绕暮,文明有象气吞虹。天然一幅丹青画,不羡函关瑞色东。
医护人员肃立默哀。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6名省市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在昨天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6名省市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浑厚、凝重的钟声回荡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空,也激荡在现场每个人的心底。
寒山钟声的诗意生活文 | 赵韩德TONIGHT夜读到苏州,做了唐诗梦。一条小船,在大运河里南下。时间大约是唐代宗大历末(公元779年),船上坐着诗人张继。一个身材高大,丰姿清朗,宽袖大袍,眼光略略下垂,颇有道者之风的文化人。他从长安到洛阳,再登舟南下。
深山藏古刹,钟磬荡嚣尘。在唐诗宋词里,悠悠钟声,往往从隐隐青山、迢迢绿水里远远地荡漾开来,或悠然,或苍凉,或空灵,撞击到每个人的心间,余韵无穷。由此我们听到的钟声,不再是远古的宗庙礼乐和祭祀威严,而是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个人的佛理禅思寄寓其中,多了艺术的审美与诗意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