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日前,“雕刻·记忆——紫檀雕刻非遗艺术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该展旨在展示中国传统木雕技艺,领悟古典建筑艺术的发展轨迹,体味建筑所包含的“和谐、数量、秩序”的人文情怀。 紫檀被誉为“帝王之木”,因其质地坚硬、色泽深邃而备受尊崇。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徐晗翎自从8月中旬,杭州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开馆以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馆内展出的大型木雕作品《漕运图》、树龄在3500年左右的“紫檀王”,以及各种各样的宋式家具,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在这里可以更深刻的感受紫檀之美,来杭州一定要来一次。
潮新闻客户端 吴夏璠 记者 叶振宇2700公里,2500余年,大运河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木作的历史,南北木匠的交流、匠作工艺的革新、木材的运输都离不开这条奔流不息的大运河。匠心迎亚运,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将于8月18日正式开馆揭牌,本周末起面向市民游客开放参观。
图为汉服爱好者参观大运河紫檀博物馆。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近日,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在浙江杭州开馆,该馆由本馆和大运河紫檀匠心广场组成,约1300件紫檀木作展品集中亮相。至此中国大运河南端拱宸桥周边已有六家博物馆。图为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内展出的亚运会主题木作。
近日,《交融与共,共创未来——亚运国宾家具特展》在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匠心广场开展,展期6个月。本次特展共展出64件亚运国宾家具,来自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大莲花)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以及第4届亚残运会开闭幕上被使用过的家具。
来源:【人民日报】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10年来,依水而存、因河而兴的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生态治理、通航蓄水、遗产保护、民俗发掘等领域持续发力,助力擦亮中国大运河这张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
来源:人民日报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至今已延续千年。过去,东阳木雕凭借匠心独运的技艺、精美绝伦的作品,声名远扬;如今,当地工匠以木雕文化为根基,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非遗+产业”发展新路。杭州亚运会特色颁奖花束、木雕主题博物馆……从东阳出发,木雕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云龙 共享联盟·拱墅 柳景春8月17日,杭州大运河紫檀博物馆举行媒体探营活动,18日正式开馆,本周末起面向市民游客开放参观,大运河畔再添文化新地标,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也增添了新成员。
来源:【中国文物报】来源 |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杭州4月23日电(邵燕飞)“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诗人白居易曾为表达对杭州的留恋之情,写就千古名篇。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杭州的街头巷尾、山川湖泊留下佳作,令人心驰神往。
重磅资讯大运河畔博物馆群落再添文化新地标——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将落地于拱宸桥畔值得一提的是届时还将在登云桥南侧桥底打造1500㎡“木文化”匠心广场与室内的紫檀博物馆一体化运营拱墅人又多了逛玩新体验了解下大运河紫檀博物馆简介大运河紫檀博物馆落户于正在建设中的“拱宸匠人馆”内。
浙江嵊州之西,崇仁古镇,长善溪穿镇而过。“这口方井旁边的石碑刻有‘赤乌二年(239年)’字样,可见崇仁古镇的历史悠久。”崇仁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张晨露讲解道。在崇仁,每一座台门、每一口古井的故事,一代代传承至今。
人民日报 窦瀚洋 核心阅读: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至今已延续千年。过去,东阳木雕凭借匠心独运的技艺、精美绝伦的作品,声名远扬;如今,当地工匠以木雕文化为根基,守正创新,走出了一条“非遗+产业”发展新路。
来源:【人民日报】黄小明在指导徒弟制作杭州亚运会“硕果累累”颁奖花束(花器部分)。 黄小明供图东阳卢宅建筑中的木雕。 东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陆光正木雕作品《三英战吕布》。 陆光正供图东阳木雕产业园区一隅。 东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核心阅读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至今已延续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