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根据现有理论该量子计算系统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九章”一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
在高科技领域,我国正在迎头赶上。虽然在芯片等领域还比较落后,又面临着国外的各种技术封锁,但在5G发展上,我国目前已经走在世界前沿。不仅如此,在下一代计算机——量子计算机——领域,我国虽不能说遥遥领先,但也至少位列前茅。
这台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推动全球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成功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九章”优胜在何处?里程碑式跨越如何实现?“算力革命”走向何方?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潘建伟团队。算力新高度 技术三优势。“量子优越性”,这是一个科学术语:作为新生事物的量子计算机,一旦在某个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了最强的传统计算机,就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跨过了未来多方面超越传统计算机的门槛。
今天一早看到了一个来自于“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新闻,讲的是我国量子计算研究的最新进展。经过研究攻关,超导量子计算研究团队构建了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现了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计算复杂度比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高100万倍,使得我国首次在超导体系达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12月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该计算机处理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比2019年谷歌发布的53个超导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快一百亿倍。
中科大潘建伟、陆朝阳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出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说实话,这个消息值得细细品。“九章”具备量子计算机特有的超快运算速度,1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需要一亿年,处理高斯玻色取样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
央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日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国际学术期刊《科学》4日发表了该成果,审稿人评价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一个重大成就”。
近日,中国新型量子计算机“九章”( 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的诞生,引发了热议,因为其先进程度远超大家的想象,它一分钟完成的任务,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富岳”需要一亿年,即“九章”的处理速度比“富岳”快一百万亿倍,等效地比谷歌去年发布的53个超导比特量子计算原型机“悬铃木”快
而为《科学》杂志审核这篇论文的外国专家,还发文披露了与中国团队之间的有趣互动,感慨“这是迄今为止我写过最昂贵的审稿报告”。他同时对中国科学家寄来200只口罩,表示感谢。快过“悬铃木”,“九章”后来居上。
封面新闻记者 燕磊10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该校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核心阅读近日,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计算玻色采样问题,“九章”处理5000万个样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算需6亿年。这是我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眼下,研制量子计算机已是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战之一。
前几天,准确地说,是10月26日传出来的消息:在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下,量子原型计算机“九章二号”横空出世,昭示着我国在全球量子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然趋于同行业的绝对领先位置。
这就是量子计算机相比经典计算机的性能“碾压”。“九章”的输出态空间达到了10的30次方,光是要记录这些状态,用光世界上左右的内存、硬盘、光盘还不够。面对这些“天文数字”的性能指标,一些人开始在怀疑这个是不是在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