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不是单指某一位为沂蒙抗战和人民解放拥军支前救护伤员做出贡献的沂蒙女性。这个名词沿用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女性英模群体的代称。因为在支撑敌后抗战半壁江山的沂蒙大地上,踊跃支前,并且豁出身家性命拼死救护过子弟兵伤病员的沂蒙红嫂,她们或者有名,或者无名,多到数不胜数。
明德英出生在山东沂南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小的时候,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导致自小明德英的身体就不太好。 两岁那一年,因为营养跟不上,明德英大病一场。家里已经穷得没有米下锅了,怎么可能还有多余的钱,带着高烧不退的明德英去城里看医生呢?
《增广贤文》中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了报答明德英夫妇的恩情,庄新民把他们都接到了自己身边,平日里,只要没工作,他都会陪在老人身边,在庄新民看来,明德英夫妇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自己理应以孩子的身份孝敬他们。
女人的名字叫明德英,1911年出生于山东沂南县的一个贫困家庭,幼年时的明德英,生活过得很清苦,父母都是给地主打工的佃户,所谓天不佑穷人,明德英在两岁时,不幸生了一场大病,奈何家里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有钱看病,结果她再也没能开口说话,而这一生理缺陷,也遭到了同村很多人的歧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她,就是被后人称为“红嫂”的明德英,一个普通的山东聋哑妇女,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用乳汁救活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谱写了一曲军民情深的传奇。
交谈中李秋慢慢看得出,陆贵的父亲对退学这事还在犹豫不决,她就耐心地和陆贵一家人聊起家常,归结到一点——“家庭贫困,娃娃读书才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陆大哥,知道你很辛苦,但是你还想陆贵以后也这样辛苦吗?你家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扶贫兜底政策,你多去村委会反映一下,给陆贵奶奶和叔叔争
革命历史题材油画《红嫂》,毛岱宗1983年作,题识:Mdz 1983。这件作品呈现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一个农妇用乳汁救活一个受伤八路军战士的真实故事,作者将红嫂刻画成天使般的美丽和圣洁,试图通过这一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刻画了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将军民鱼水情变成一
提示信息地处沂蒙山区的沂南县是一片红色热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沂蒙红嫂肩抗“火线桥”、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沂蒙山区,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铭记历史,也正在成为人们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
倾听人民的故事 做好人民的学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守田等分别参加有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