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历史#崔颢(公元704年一公元754年),字不详,汴州人,出身于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唐代诗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进士及第,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因其“风神超迈”,而被称之为“七律之首”。史书多指责崔颢有才无行。
华山自三百万年前成山以来,巍然屹立于关中大地上,以其雄姿傲视天下,折服了一代代、一批批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它们莫不登山赋诗、题词留念,赞美华山、抒发情怀。小编今录一组歌咏华山的诗歌,大家看看,它们都有谁?题华山碑刘 彻巉巉太华,柱天直上。青崖白谷,仰见仙掌。
盛唐诗歌创造了一个辉煌的高峰,后人唯有仰望,特精选三十六首七言律诗,与大家分享。选择标准尽量百花齐放,雨露均沾,不纯以精彩为排名,除杜甫、李商隐外,每人不超过二首。前五首进入过唐诗七律第一的排名,诸位看谁当为第一。诗歌如茶,百人百味,前五名以后,随机排列。
唐诗三百首,经典咏流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点,也能说出一些。“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可以很快脱口而出,但具体数一数,你完整记得的唐诗,有几首呢?
第一课、概论王朋4.1.1、“声音”是针对“字”而言的 老师:现在我们讲一下诗的声音。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诗的“声音”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我们的回答是:诗的声音,是针对具体的字而言的。也就是说,诗的“声音”是针对一个一个具体的字。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崔颢铺张高调地写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力,劝戒万千名利客从中领略人生之喧哗与自然之静穆,恰是红尘一梦与万古长青之间的抉择,其实,也正好反衬了尘世浮华的强大与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