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这座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古城,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其中,莫高窟作为敦煌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莫高窟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开始建造,历经多个朝代,直到元代才停止。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见证了唐代的繁荣与辉煌,也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
关于本书的作者,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张陵著,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五代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以及中唐僧人法琳《辩正论》等,都认为张陵曾注《道德经》,是《想尔注》的作者,后世道书多沿此说。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是中国艺术的宝库,雕塑、绘画、书法文物自清末以来源源不断的重现世间,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敦煌壁画”,还有一批更具珍贵的宝贝,它们就是“敦煌遗书”,这些古老的文献兼具考古、历史、文学、宗教学、文字学、民俗学、书法多种价值,而且数量极多,共计超过6万卷。
莫高窟藏经洞的宝藏在世界各地流散,英、法、俄、日、美、丹、韩7个国家的藏品数量占总数的五分之三:有13000多件在英国图书馆,5700多件在法国国家图书馆,10000多件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
在敦煌老子《道德经》写本残卷中除河上公、李荣和唐玄宗等注疏之作外还有一卷署名唐人颜师古所注的《玄言新记明老部》《玄言新记明老部》写本残卷书者不详有学者据卷中的缺笔避讳分析该卷约抄录于唐贞观年间敦煌写经残卷《颜师古<玄言新记明老部>》▼